额头看出修行高低 佛菩萨为何眉心都有一个点这是佛在因位时,见众生修三学,称赞其美而不毁訾,有谤者则遮制守护而感得的妙相能见到此相者,可除去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的生死之罪正是由于白毫相如此重要,观想白毫也就成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额头看出修行高低
佛菩萨为何眉心都有一个点?
根据佛经记载,白毫相是指佛的眉间有白毛,柔软如兜罗绵,其色雪白,光洁清净,长一丈五尺,右旋卷收。
这是佛在因位时,见众生修三学,称赞其美而不毁訾,有谤者则遮制守护而感得的妙相。
能见到此相者,可除去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的生死之罪。
正是由于白毫相如此重要,观想白毫也就成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法门。
在佛教造像中,白毫相虽然看似简单,实际上却不能随意为之。
绘制白毫相最为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绘制出其中的“右旋”特征。
佛教讲究右旋与右绕,这种动态的旋与绕,实际上体现着佛教的特定的宇宙观与时空观。
而“旋相”就是这一观念在佛像上的具体表征,佛经中记载白毫相“引长一寻,右旋螺如真珠,大放光明”,这里特别强调右旋,就是意图强调一种宇宙在生灭之间的动态。
与佛像形制的历史变化及地区差异相同,白毫相也并非存在于所有时期和地域的佛像中。
在一些早期的佛像或者特定地域的佛像里,白毫就不是一种一定会出现的相好。有些佛像中,即使有白毫,也未必会表现得极为明显。
但由于白毫丰富的宗教意涵,这一相好在佛教艺术的后期逐渐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造像样式,没有白毫的佛像,往往都会被视为逾矩。
当然,无论是白毫的光明,还是白毫的旋转,最终意图表现的都是佛法的光明与伟大。
关尹形象佛中国艺术在蔚蓝的天空
本文额头看出修行高低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,如若验证其真实性,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。